当前位置:行业资讯

要不要囤粮?官方回应:米面随买随有,不必囤积抢购

4月4日下午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。
粮食充足、恐慌性消费造成上涨
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介绍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近期国际粮食价格确实是有所上涨,粮食安全现在又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。对此,应该冷静理性来看待这个问题。据我们了解,当前世界粮食供给是充足的,2019~2020年的年度,世界粮食供给量为34.7亿吨,总需求量为26.7亿吨,不包括大豆,期末库存说有8亿吨,库存的消费比近30%。
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也不存在短缺问题,近期,国际粮价上涨更多是疫情造成的恐慌性消费的影响,这是一种恐慌性的消费。我们国家谷物净进口量1468万吨,也就不到300亿斤,是占我们国家谷物总消费量的2%左右,应该说这个量很小。
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食粮价的影响十分有限。据我们了解,3月份以来,我们国家大米零售价每公斤6块6,面粉零售价每公斤3块9毛5,价格保持稳定,市场供应平稳。
最重要的是,我国小麦稻谷库存充足,库存量相当于一年的消费量。所以一旦粮食市场出现波动,我们国家有充分的调控手段进行平抑,所以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的影响。
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、突出抓好良田、良种、良机、良技
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介绍,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,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。作为14亿人口大国,我国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都不能放松。
他指出,保证粮食安全,关键是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确保需要的时候就能产得出、供得上。对此,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粮食产能建设,围绕落实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突出抓好良田、良种、良机、良技4个关键点。
其中良田建设就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,建设好10.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。粮食生产功能区中包括9亿亩小麦、水稻和玉米,还有1亿亩大豆,这10亿亩是我国所有粮食功能保护的最核心区,要将其建设成为“一季千斤,两季吨粮”的旱涝保收高质量农田。
在良种建设方面,这些年我们国家持续推进稻谷、小麦、玉米和大豆四大作物的良种联合攻关,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提高到95%以上。为满足人们吃的好,吃的营养健康等需要,现在加快培育推广高产稳产、品质优良的新品种,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供应。
良机即机械化,我国小麦耕种收已经实行了全程机械化,玉米机收和水稻机插这两个环节还存在薄弱点,正在加快科研攻关和试验示范。同时,针对我国地形地貌多样的特点,正加快研发复合型农机装备,以及适应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具。
良技即科技。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率进步贡献率达59.2%,今年还要打造一批科技引领的示范县、示范村镇,建设10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的展示基地,继续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,要给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翅膀。
44,601个应急供应网点、5388家应急加工企业
我们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,经过多年努力,已经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。从此次应对新冠疫情看,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,具体来讲做到了“四个有”,即保障体系有支撑、市场波动有监测、应对变化有预案、保供稳市有责任。
第一个有,保障体系有支撑。我们构建了“三道防线”:一是有充足的原粮储备;二是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能够满足10到15天的成品粮储备;三是我们布局建设一批应急加工企业、应急供应网点、应急配送中心和应急储运企业。这里有一组数据向各位记者通报一下,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4601个,应急加工企业5388家,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,应急储运企业3454家。
第二个有,市场波动有监测。我国建立起两级监测体系,国家级粮食市场信息直报点1072个,地方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9206个,覆盖了重点地区、重点品种,能够密切跟踪粮食供求变化和价格动态。
第三个有,应对变化有预案。我们建立了从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。
第四个有,保供稳市有责任。我国已建立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。疫情发生以来,我们强化统筹调度,要求各地压紧压实主体责任,切实做到各负其责、守土尽责。
来源: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

电子快讯订阅

赞助企业

CAC Global Events: Join the buyers and suppliers to learn, network & identify business opportunities

媒体支持

支持单位